饰品之家讯:竹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竹编的筐、篮等用来存放食物。良渚文化时期,浙江的先民们以大幅的竹编席子铺于干栏式建筑的屋顶以遮风避雨。
1958年浙江吴兴县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两百多件竹编器物,其中大部分都经过刮磨加工,比较光滑。这些竹器有捕鱼用的“倒稍”,有用于坐卧的竹席,还有篓、篮、箩、箅、箕等,制作比较讲究,容器下部多用扁篾,沿口多缠细密的竹丝。从技法上看,有音经单纬和二经二纬以上编的人字纹、菱形格以及疏经密纬的十字纹等,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还出现了梅花眼、辫子等较复杂的编法,说明这一时期竹编已较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之中。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汤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利用竹子劈篾,编织成简易的用具。竹排、竹篮、竹筷、提篮、鞋篮、竹席、竹椅、竹箩、竹笠等竹制交通工具、家庭日常用具和小农具应用十分广泛。
到战国时期,竹编工艺的雏形便开始形成,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竹编纹饰,到后来发展得更为精美、细腻。据有关文献记载,公元4世纪中期,东晋著名诗人许询从浙江萧山北乾山徙居嵊县金庭,见到一把用竹篾编织成的精细团扇,爱不释手,欣然题诗一首:“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篾疑秋蝉翼,因助望舒景。”诗中的“良工”、“妙思”即指竹编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巧妙的编织构思。“秋翼蝉”是指东晋时期用精细的篾编织的团扇,像秋蝉的羽翼一样精细而透明。这首诗足以证明,饮誉中外的浙江嵊州竹编,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晋朝就编织得十分精细了。
到了宋元时期,竹编工艺水平又有了提高。当时,元宵时的龙灯、花灯已十分盛行,在绍兴、金华、嵊县、东阳一带的达官贵人,为了夸耀门弟,往往雇请制灯艺人用竹篾编织精细的花灯,外糊绵纸或绸帛,在元宵佳节时陈列在大门两侧。新春时节,当地人们为了预祝秋后丰收年景,舞龙也开始盛行,龙头和龙身的骨架便是用竹篾编造。
明清两代,竹编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事竹编艺人逐渐增多。他们游乡串巷,上门加工,编织日常生活用品,走亲戚担的托篮、进庙烧香拎的香篮、做针线活时盛针线的鞋篮、盛粮果用的盘盒、赴京考挑的考篮。。。。。。均成为编织得相当考究的工艺品。清时,在嵊县的庙堂,菩萨背后还放置着用竹子编织的掌扇,嵊县城隍庙大殿里供奉的城隍菩萨背后的两把竹编掌扇还编有各种图案,显得精雅秀美。
清光绪初年,嵊县首次出现竹编作坊。它是由两位竹编老艺人以编织烟篮、鞋篮、食篮起家的,由于这些竹编产品精致细巧、经济实用,受到人们普遍欢迎,购买、定制之人日益增多,他们便开始招收民间竹编艺人,筹建竹编作坊,批量生产竹编产品。随着需求量的增多,品种也逐渐丰富,提篮、套篮、考篮、香篮、食篮、鞋篮、珠花篮、花盒、梳头盘等相继出现。花色也不断增多,每个种类一般可分大、中、小三套,有方、圆、八角、六角、腰形、长方、扁方等形式,而以套篮、考篮、香篮、食篮最为精巧细致,编织的蔑丝每寸内竟可排列一百二十多根之多,还能编出各种花样。这些精细的篮子大多是层层相套,形如宝塔,故又称“塔篮”。篮子的色彩大都采用黑色、本色,并饰以金钱,在篮柄、夹口上配以典雅的山水、花鸟雕刻图案,篮子的盖面用薄杉板加工,上面涂上匀净的黑漆和棕色漆,用金漆单线描绘山水、人物和花鸟,这种画面往往带有吉祥的寓意。一些考究的竹篮,还用黄铜嵌角镶边,显得古朴庄重,典雅俏丽,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
19世纪初期是嵊县竹篮制作和销售的全盛时期,其品种主要有挈篮、套篮、考篮、香篮、食篮、鞋篮、赶任务花篮等。竹编作坊以苍岩一带最多,县城和崇仁也有,人员一度发展到九十多人,产品除满足当地需求外,大部分销往南京、上海、杭州、绍兴一带。当地还有相当数量的香篮运往杭州,供应香客。而在嵊县任职、经商的清趄官吏和茶茧商、当铺朝奉,在年关回家或任满调离时往往会带几只竹编工艺品作为礼物或留作纪念之用。部分产品还远销欧美和国或参加国际博览会,曾多次获奖。
民国时期,嵊县的竹编虽然仍以盛器等日常用品为主,但编织技巧、方法、花色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国十四年(1925),新昌县蔡岙村的竹编艺人曹水根落户嵊县,专门编织各种精细的竹编器皿。他应上海哈 同花园老板之约,按照对方要求,用竹篾编织了一批烟盒,颇受英国用户的赞赏。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汉文正楷印书局印刷出版的《越游便览》专门介绍了嵊县的特产篾篮:“嵊县竹工制作的篾篮,方圆大小,各式具备,细者制成各种花纹,精巧。东前街一带设肆(铺)陈列,每只价值三五元不等,变特产之大宗也。”
传统的民间工艺竹篮,以其古朴典雅的风韵受到人们的欢迎。一些有识之士把它带到展览会,也获得了声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26日《剡声日报》登载,在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上,嵊县的“叶广华”(叶礼旺开设的竹篾店)篾篮荣获优等奖。同年5月26日,浙江《东南日报》刊登了嵊县竹编参加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的两件作品方形竹篮和圆形竹篮的照片。
这一时期嵊县竹编大致流行挑压编、绕编、孔编、串编等十多种编织技法和人字、水波花、双喜花、云头花、串丝花等五十多种编织花样,制作有篮、箱、盒、灯笼、屏风、瓶、罐、轿篷等八个大类的竹编工艺品。
抗日战争爆发后,嵊县竹编的生产、销售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外销几乎,生产陷于停顿,大部分竹编艺人改行转业,从事小贩、粗作或务农。少数竹编艺人颠沛流离,只能在破庙旧庵中度日,生活难以维持温饱,竹编工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饰品之家专注于各种家居的饰品,小饰品,装饰品,礼品,春节礼品,精美礼品的新闻资讯和导购服务,敬请登陆饰品之家:http://jiafang.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