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品之家讯:随便走进一个商场超市,节日礼品往往占据着最核心位置。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节日礼品琳琅满目、品类繁多,早已陷入“酣战”状态。
多年来,中国人送礼的习惯没有变,但回顾数十年来的节日礼品演变史不难发现,随着社会变迁及科技进步,礼品的一大特点是“善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温饱型、实用型礼品,到八九十年代的高档奢侈礼品,再到近十年来的个性潮流礼品。礼品种类及样式不断演变的背后,“质量”因素一直如影随形。但其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最初单一的实物(产品)质量到如今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质量。
礼品演变:从温饱实用到个性时尚
9月15日,记者在北京凯德太阳宫店地下超市看到,包括月饼在内的各种节日礼品早已被摆在了一进门的显眼位置,吸引众多消费者选购。其中,可供选择的礼品除包装各异的月饼外,附近区域的节日食品以及时尚电器类产品,也都在借机促销。
纵览当下的节日礼品,个性时尚。但是倒推几十年,礼品的发展史还得从温饱实用说起。早在上世纪50年代,物资极其匮乏,基本上只是春节过年时送礼,礼品以食物为主。比如,过年时,挎一篮馒头回娘家。有业内人士总结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礼品市场发展主要经历四次主要的潮流。包括80年代初期的“温饱型” 礼品消费,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实用型”礼品消费,90年代中后期的“健康型”礼品消费,以及进入21世纪的“个性时尚型”礼品消费。
大众礼品的变迁,其实是中国数十年来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社会经济在发展,在进步,礼品也随之变化,这是必然的规律。从物资匮乏年代的送馒头,到现在送卡,其实也是需求变化的一个体现。以前人们最缺的就是食物,现在呢?衣食住行不再是稀缺的领域,接受者要求不同,送一张卡,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也有增加消费的实际功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送礼的一种进步。
礼品市场:行业产业化有待形成
记者近日从中国礼品协会了解到,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礼品行业已成我国经济发展与拉动消费的亮点之一,很多家庭礼品消费高于生活品消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礼品全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2%以上,2010年产值约为2500亿元,深圳、义乌、苍南等一些有形市场已成为礼品的交易中心。目前,全国生产企业总数已经超过1万家,一些企业年产值已超过5亿元。
但在中国礼品协会常务秘书长邓波看来,我国礼品行业没有独立的销售渠道,而且没有大品牌,只产没销,行业产业化还未形成。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行业爆发机遇,今后5至10年将有一批上市公司产生。
据悉,中国礼品产业研究院应用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行业数据,对礼品行业进行统计测算得出,个体的年礼品需求在5055亿元,团体的年礼品需求在2629 亿元,年需求总额在7684亿元左右。其中,国内传统节日的礼品馈赠占比最高,中秋节这个以团圆为主旨的节日,尤为被商业馈赠看重。
发展趋势:主打个性化服务质量牌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产品在包装上与文化上没有区别,礼品内涵与情感载体没有充分表达与体现。”邓波说,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月饼包装为例:很多厂家月饼都一样,包装盒分三五种,放在简装盒里一个月饼合8元一个,放在精装盒里一个月饼合30元一个,放在豪华套装盒里一个月饼合100元一个,就变成卖包装盒。
随着时代发展,送礼渐无新意,传统送礼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送礼的需求,如何能够送的顺心、收的满意,实现送礼人和收礼人的“双倍满意”,成为一道 “送礼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礼品自选模式——自选礼品册应运而生。它是一种礼品自选服务的载体,分为不同价位,适合绝大多数人群,满足各种礼品需求。
从原先的送物品,到如今的送购物卡、礼品册,变化的不仅是礼品的外在表现形态,而且其中的“质量”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送礼,可能涉及到的是单一产品质量,而当下,礼品卡、礼品册等礼品载体背后蕴含着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质量。所以,在很多礼品生产企业以及业内人士看来,未来能否争得礼品市场的一块蛋糕,主要看有没有个性化的服务质量来保证竞争优势。
邓波认为,礼品产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行业缺渠道缺品牌的困境,必须在包装上突破礼品与商品的区别,必须在产品上创意体现民族文化与礼仪元素,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
饰品之家专注于各种家居的饰品,小饰品,装饰品,礼品,春节礼品,精美礼品的新闻资讯和导购服务,敬请登陆饰品之家:http://jiafang.jc68.com/